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担心自己不孕?简单6步自检!

来源: 最后更新:24-05-29 12:00:10

导读:在当下,怀孕困难的人不在少数,到医院看不孕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有两种患者比较麻烦: 一种是草
在当下,怀孕困难的人不在少数,到医院看不孕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有两种患者比较麻烦:
  • 一种是草木皆兵,对照着网上的搜索结果自己给自己「找」病;

  • 另一种是疏忽大意,以为自己还年轻,真正很难怀上的时候才到医院来看。

其实发现问题及时就诊总归是好的,不过,到底是不是「不孕」,还是有一些办法来判断的。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不孕的「六步自检法」。

六步自检法 “ 第一步 看时间 ”

按照目前医学上的定义,不孕应该是:

  • 夫妻有正常性生活,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一年还不能怀孕。

  • 如果夫妻经常处于分居状态,这个时间可适当延长至两年。

  • 如果夫妻年龄超过 35 岁,那有正常性生活,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半年没怀孕就可能是不孕症了。

“ 第二步 看月经 ”

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为 25~35 天,经期为 3~7 天。

一般说来,月经正常,表示内分泌功能正常,也会有排卵,这就具备了怀孕的基本条件。如果月经一直不规律,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是不来月经了,都可能影响排卵导致不孕。

即使是最健康的女性,月经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改变,尤其是在情绪有较大波动时。所以,偶尔月经周期改变不必太紧张,过分关注反而会导致月经不规律。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没有痛经,一般情况下痛经是正常的,但有时候痛经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的,这时候就跟不孕有关。

“ 第三步 看病史 ”

要判断不孕,了解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很重要。

盆腔和腹腔的感染及手术经历非常容易引起不孕,比如盆腔脓肿、阑尾炎、腹腔结核、盆腔炎、肠梗阻、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剖宫产、人工流产等,都可影响到输卵管的正常功能导致不孕。

另外内分泌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能与不孕有关,比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第四步 看体重 ”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过重和过轻都不利于健康。

判断体重是否健康,用的是「体重指数」【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身高 (m) 的平方】正常体重指数 = 18~25 之间。

长期太胖或太瘦的人,往往内分泌功能会有些异常,从而影响卵巢排卵,导致不孕。

“ 第五步 看年龄 ”

从一定程度上看,不孕症是年龄决定的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大,女性生育力会显著降低,不孕的发生率当然会增加。

如果一位年龄 25 岁的不孕患者对于治疗犹豫不决,医生可能会给她 5 年的时间思考;但如果是一位 35 岁的患者,医生就不会这么宽容了,可能会要求她马上治疗,因为一旦超过 40 岁,即使做试管婴儿,成功率也会降低很多。

“ 第六步 看医生 ”

其实,医生最大的期望不是「治病」,而是通过医学科普和健康咨询来帮助大家「防病」。

对于前面提到的五个步骤,如果你对照后发现有问题,不管现在有没有不孕的困扰,都应该提前处理。

如果已经有怀孕困难的情况,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自我调理」,勇敢迈出第六步,去正规医院看医生吧。

备孕:过犹不及

许多年轻女性在准备怀孕前半年左右就开始积极准备起来,注意饮食,补充营养元素,更有甚者为了备孕调整工作,以便能轻松愉悦地全身心投入到备孕大军中去。

科学备孕是生一个健康宝宝的关键,但是过度关注备孕,有时反而会事倍功半,影响怀孕的成功率。

不可盲目乱补

补充营养素要注意适量、合理,盲目乱补会适得其反。

  • 过度补充维生素 A,反而会增加宝宝发生异常的可能性。

  • 再比如过度的营养物质如脂肪的摄入,会造成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严重的会导致不孕。

不论在备孕期、还是孕期,规律生活、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这三点,都是保证准妈妈和胎儿健康的基础。

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心理因素是影响怀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过度关注备孕,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怀孕,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准妈妈的抑郁,得不偿失。

不要过度迷信备孕

很多年轻的女性会觉得备孕相当于下一代的起跑线,备孕上如果不注意,会影响下一代成为人生赢家。

其实,备孕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保证孩子成功「出厂」,不会成为残次品。孩子的发展还是取决于养育方式、家庭的正确引导。你备孕少吃了一次叶酸,不会成为宝宝人生路上的阻碍。

因此,备孕要重视,但要适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用轻松的心情准备,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标签: 月经  体重  可能会  的人  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eiyun/lxzs/19471.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