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白菜细菌性叶斑病,详细介绍病状及病因

来源: 最后更新:22-08-08 03:27:12

导读:白菜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严重细菌病害,主要为害白菜叶片,一开始叶背会出现浸水状稍微凹陷的斑点,后来扩散,受叶脉的限制而出现不规则的角斑,叶子的正面出现了油渍状的黄褐色病斑。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随

白菜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严重细菌病害,主要为害白菜叶片,一开始叶背会出现浸水状稍微凹陷的斑点,后来扩散,受叶脉的限制而出现不规则的角斑,叶子的正面出现了油渍状的黄褐色病斑。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上的病菌一般可存活1年,播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可侵染叶片,成为初侵染源。

一、症状

1、苗期发病,主要是伤害叶片。首先叶背上有水渍状的小点,叶面形成0.2~0.5厘米的黄褐色或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边缘颜色深,呈油渍状,有些相互连接成大块,天气干燥时,病斑脆,叶干死亡。

2、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分泌乳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白膜状,后病部开裂,呈穿孔状。诊断要点是,最初叶背出现膜状不规则的角斑。

3、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脓,叶面上有油渍状的黄褐斑。后期病斑呈白膜状,易开裂穿孔。

二、病因

1、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残疾人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上的病原菌一般以存活一年,播种带有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可以感染叶片,成为初始感染源。此外,随着残疾人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第二年可以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溅到叶子上,也是第一个感染源。

2、条件适当时,潜育期不长,一般为3~5天,容易流行。发病适温25~27℃,相对湿度在85%以上。所以多雨,尤其是暴风雨后发病较重。发病与种子关系密切,播种未消毒带菌的种子,无病田成病田,病田病害恶化。

3、另外,病地重作,地形低,肥料不足,植物衰弱,抵抗力差,管理不善,植物伤口多,一般发病重。

4、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短杆状或链状连接,极生1~4根鞭毛。

三、传播途径

病原菌在种子和病残体越冬,第二年初成为感染源,在田间借雨水和灌溉水和害虫蔓延,发病温度为25~27℃,白菜进入莲座期间至包心期间下雨,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叶色深绿型白菜和连作地发病严重。

四、发病因素

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形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粘稠,土壤酸。

2、氮肥施用过多,植物生长过软。

3、种植过密,株、行间郁郁,通风透光差。

4、种子带菌、育苗用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未完全腐烂或带菌。

5、早春多雨、霉雨早来,气候温暖的空气湿度大的秋天多雨、雾、露水、寒流早来容易发病。

6、温室栽培的,为了保温而不排,湿度过大容易发病。最容易感染的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

五、物理防治

1、选择地形干燥的田块,深沟种植高田埂,雨不积水。

2、使用的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烂,不得混合上茬本作物残体。

3、水旱轮作、育苗营养土选择无菌土,前3周以上晒黑。

4、选择抗病、包装的种子,如未包装,用混合剂或浸泡剂灭菌。

5、隧道栽培的夏季休闲期间,棚内灌水,地面覆盖地膜,关闭棚屋几天,利用高温灭菌。

6、播种后用药土覆盖土,移植前喷洒除虫灭菌剂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7、合理密植,发病时立即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8、地膜复盖栽培,可预防土中病原菌危害地上部植物。

六、药用防治

1、68%金雷水分散颗粒剂600-800倍液。

2、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

3、25%阿米西达(霉菌脂)悬浮剂1000-2000倍液。

4、43%好力克悬浮剂3000-4000倍液。

5、10%科佳悬浮剂2000-3000倍液。

6、65.5%易保水分散颗粒剂800-1200倍液。

7、52.5%抑制快速净水分散粒子剂2000-3000倍的液体。

8、64%东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9、80%的大学生可湿性粉剂是600-800倍的液体。

10、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11、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

12、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3、72%克露(抑菌净、威克、仙露、霜克)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14、50%的海因湿性粉剂是1000倍的液体。

15、58%甲霜灵(瑞毒霉、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6、77%保护丰安(可杀死、冠菌铜、氢氧化铜)湿性粉剂1000倍液体。

17、40%乙磷铝可湿粉剂300倍液。

标签: 叶斑病  病状  详细介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zonghe/482461.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