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医生教你(医生教你如何装病住院)

来源: 最后更新:24-06-24 07:59:16

导读:摘要:体内的尿酸约20%来源于饮食,80%为自身合成。而尿酸排泄主要有两种途径,约20~30%通过大

  高尿酸血症被称作「第四高」,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全中国患高尿酸的人已达到1.2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医生教你 5 招,降低尿酸、远离痛风,人人必备的健康知识!

  很多朋友对高尿酸不够重视,觉得「就个尿酸高,不痛不痒,没啥好怕的」。

  而事实并非如此,高尿酸和「三高」一样,都是慢性疾病,会增加心梗、中风这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约5%~15%高尿酸最终会发展会痛风,损伤关节、肾脏。

  心梗、中风、肾功能衰竭等一旦发生,危害极大,甚至威胁生命。所以,高尿酸、痛风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长期和疾病抗争的准备。

  为此,健康头条总结了下面五个建议。希望高尿酸、痛风的朋友,能对照着做。

  1

  限制高嘌呤、高果糖的食物

  饮食控制大约可以降低10%~20%的血尿酸或使血尿酸降低70~90μmol/L。

  高尿酸、痛风应注意避免内脏、部分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同时汽水、果汁等高果糖的饮料或食物也应避免,大量果糖摄入也会升高血尿酸,甚至诱发痛风。痛风发作期或进展期要严格禁酒。

  而牛、羊、猪肉、中高嘌呤的海鲜等要限制,但也不能完全不吃,人体需要这些肉类提供必要的蛋白质等营养。

  2

  适量锻炼好处大

  适度锻炼不仅利于高尿酸、痛风的控制,同时对高血压、高血糖等均有好处。

  每天可以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0min以上,可以选择游泳、太极等。

  如果痛风已经造成关节损伤了,最好少进行爬山、深蹲等会增加关节负重的运动。

  3

  为了健康去减肥

  肥胖不但会增加尿酸的形成,也会降低其代谢,故更容易出现痛风发作。

  如果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既能使身体保持健康,尿酸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一般用体质指数衡量是否肥胖:体质指数(BMI)=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BMI在18~24之间是正常体型,如果大于24就是超重,大于28就是肥胖。

  研究还发现,腰围与身高的比值和痛风发作相关,比值越大发作约频繁。所以,有「将军肚」的朋友也注意一下自己的体型。

  但减肥也要循序渐进,每周减0.5~1斤比较合适,不可快速减肥,否则也容易导致痛风发作。

  4

  喝水,经济有效的办法

  对痛风而言,多喝水既能预防痛风发作,也是治疗的一部分。缺水可以诱发痛风发作,在适度补水后血尿酸也会有所下降。

  为了促进尿酸排泄,每天的排尿量应在1.5L以上,最好达到2L左右。

  所以,建议每天的饮水量大于2L,白开水、淡茶水、含碳酸氢钠的苏打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5

  规范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

  尿酸高不一定需要服药,具体需当面咨询内分泌科或风湿科医生。

  药物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分为降尿酸药和止痛药。

  痛风发作时的治疗

  疼痛发作的24小时内,按医嘱选择性地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止痛。

  在充分止痛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继续服用降尿酸药物的。

  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

  降尿酸的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司他的作用是抑制自身尿酸的合成,而苯溴马隆则是促进尿酸排泄。

  这些药不是都得吃,哪一种合适、吃多少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此外常有痛风病友抱怨「在服降尿酸药后,痛风反而发作得更频繁了」,这不等于降酸药没用,而是尿酸降低、尿酸盐结晶溶解的过程的确容易诱发痛风。

  所以,在降尿酸初期,医生通常还会开一些预防痛风发作的止痛药,比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题外话:为什么会患高尿酸、痛风?

  体内的尿酸约20%来源于饮食,80%为自身合成。而尿酸排泄主要有两种途径,约20~30%通过大便排泄,剩余的则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从理论上讲,高嘌呤进食增加、自身合成的尿酸增加、肾脏排泄减少都会使血尿酸水平增加。

  落到现实生活时,我们会发现吃太多高嘌呤食物、快速减肥、服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都会使尿酸升高。

  而痛风的发病主要与体内尿酸负荷过重有关,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急性或慢性关节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痛风关节疼痛。

  此外,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锻炼不足、饮酒过量等也和痛风有关。

标签: 尿酸  教你  痛风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liangxing/1935276.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