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2024年张家港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

来源: 最后更新:24-07-08 12:38:47

导读:张家港市教育局于2024年5月28日印发了《2024年张家港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现就广大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如下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年龄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01(1)小学:202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新生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出生的孩子,年满6周岁。

  (2)初中:年满16周岁(2008年8月31日(含)前出生)且已接受满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不再接受初中入学申请。

  新生入学在哪里登记?

  02根据上级要求,为进一步推动部门联动,深化数据共享,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公共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高质量实现全市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在线一网通办,我市新生入学登记系统纳入“今日张家港”APP,家长登录APP后通过“新生入学登记”栏目登记信息。

  入学登记和现场报名时间分别是几号?

  03通过今日张家港APP中的“新生入学登记”栏目登记信息。

  (1)公办学校施教区内新生线上登记时间:初中为6月11日至6月16日,小学为6月17日至6月23日,期间初中新生仍可进行入学登记。现场报名时间为7月7日。

  (2)民办学校新生线上入学登记时间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施教区内新生保持同步,需要电脑随机派位的学校,市公证处电脑随机派位结束后,7月7日到学校现场报名。

  (3)公办学校新市民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新生线上登记时间为7月20日至7月26日,现场报名时间为7月28日。

  哪些学校要实行电脑随机派位?电脑随机派位如何组织实施?

  04(1)我市实施电脑随机派位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是设定招生计划的共享施教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如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采取电脑随机派位;二是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如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采取电脑随机派位。

  (2)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委托张家港市公证处实施,公民办同步,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向社会公开。

  参加电脑随机派位未取得学位的学生,如何报名?

  05参加电脑随机派位未取得学位的学生,家长可在规定时间内(7月20日至7月26日),在“张家港市新生入学登记系统”重新选择学校。其中符合公办学校施教区认定要求的,选择“公办小学(初中)施教区(地段生)报名”,上传填报施教区公办学校所需材料,提出入学申请;参加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取得公办学校学位的,选择“公办小学(初中)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上传相应材料,提出入学申请。其他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子女,等待区镇二次协调。

  特别提醒:共享施教区的公办学校若采用电脑随机派位,派位结束后,若放弃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取得的学位,则不能回共享施教区内的另一所学校,由市教育局协调入读其他公办学校。

  登录“今日张家港”APP后,为什么要进行实人认证?

  06家长用手机号码注册登录“今日张家港”APP后,可在“我的”页面升级为L4实人认证,完成认证后,可以一键获取苏州市范围内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出生证明、居住证信息和张家港市范围内的不动产/登记簿信息、无房证明信息,不用再手动输入,操作更为便捷。如认证时遇到困难,可咨询0512--58690629或18606244871。

  所有人的证件都可以在平台上一键获取吗?

  07苏州市以外或没有纳入相关部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证件,无法在平台上获取,相关证件家长可自己拍照后手动上传。

  入学登记完成后,什么时候能收到学校审核结果?

  08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会在现场报名日前1-2天完成审核,请家长耐心等待短信通知;家长也可通过“新生入学登记系统”查看审核状态。需要组织电脑随机派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电脑随机派位前3个工作日完成审核,并向审核通过的家长发送参加电脑随机派位信息。

  除了房产证、户口簿,为什么有些家庭还需要提交出生证、结婚证、无房证明或有房证明?

  09有些家庭的成员不在同一户口簿上,需要提交出生证、结婚证等,证明产权所有人之间的关系或产权所有人与入学学生之间的亲子关系。

  本地户籍且三代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家庭,用祖辈的房产入学,需要提交无房证明(证明学生本人及父母名下无房产)。本地户籍家庭,用与祖辈的共有房产入学,需要提交有房证明(证明学生本人及父母名下仅有父母与祖辈的共有房产)。

  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施教区是如何认定的?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实行以居住地为主原则。适龄儿童少年本人或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合法固定住所(取得的产权证时限为2024年6月30日前),是确定施教区的主要依据。施教区认定的具体细则如下:

  1.学生常住户口应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常住户口及合法固定住所保持一致。若学生户口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口不一致,以其本人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合法固定住所作为确定施教区的依据。

  2.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常住户口应与合法固定住所保持一致。若常住户口与合法固定住所不一致,以其本人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合法固定住所作为确定施教区的依据。

  3.学生本人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多处合法固定住所的,原则上以相对稳定、具备长期生活条件的一处合法固定住所为确定施教区的依据。

  4.本市户籍学生,本人和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合法固定住所,本人及父母户口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长期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居住,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合法固定住所是其唯一居住地的,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该合法固定住所可以作为学生施教区认定的依据。

  5.本市户籍学生,本人和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全产权合法固定住所,父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共有产权并为唯一居住地的合法固定住所可作为就近入学的依据。其他形式共有产权的合法固定住所原则上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的依据。

  6.具有本市户籍,本人和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合法固定住所的学生,由市教育局或区镇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就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适龄儿童,可凭相关材料在户口所在地依法入学:①父母双方都是现役军人(含武警);②父母双方都是公派出国的专家、技术人员;③孤儿。

  7.新市民夫妻一方户口为我市户口的(含集体户口),其子女入读公办小学、初中,享受本市户籍居民待遇,由市教育局或区镇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就读。新市民或其所申请入学的子女在我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以其合法固定住所确定施教区;新市民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合法固定住所不作为确定施教区的依据。

  8.各类优抚对象子女,由市教育局和区镇按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入学。

  9.因城镇建设、地块改造等原因拆迁,虽人已迁新居,但户口由于客观原因尚未迁移的,施教区的确定以新居住地为准;原居住地已拆迁,新住房虽尚未交付,确定其施教区应以新安置的住房为准;若家庭确有特殊困难,城区由市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安排,其他由区镇统筹安排。

  10.各校对监护人提供的合法固定住所予以登记,登记的合法固定住所五年内同一学段认定一个学位(同一核心家庭多名孩子不受限制)。

  11.依据《苏州市政府关于聚焦民生补短板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府〔2020〕55号)文件精神,我市在相关区域探索实施大学区辐射制度。

  新市民随迁子女积分准入名单什么时候公布?

  11、2024年开始,积分准入名单公示时间为7月10日,积分准入入学通知发放时间为7月20日前。

  协调入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优抚对象子女如何报名?

  12、选择“公办初中(小学)”→“其他入学”,提交户口簿首页、户主页、父母页、入学儿童页。8月下旬,由市教育局与相关部门共同审定,学校根据审定通过的名单进行后台审核。所有填报“其他入学”的审核时间都在8月下旬。

  因特殊原因,错过了规定的入学登记时间,可以补报吗?

  13、采用“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补报。报其他学校的,如因特殊原因错过了入学登记时间,可于报名当天携带相关材料到学校现场补报。

  家长不会使用手机和电脑,怎样报名?

  14、如家长不会使用手机、电脑,可携带相关材料到学校,请学校提供帮助。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入学事项应向哪些部门咨询,咨询电话是什么?

  15招生相关政策可以向市教育局服务大厅、基础教育科和各区镇教卫文体办公室(综合办)咨询。

  市教育局服务大厅咨询电话:58215343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咨询电话:58123017、58222662

  各区镇教卫文体办公室咨询电话:

  保税区(含相关街道)58339528

  经开区(杨舍镇)58111017

  冶金园(锦丰镇)58955079

  高新区(塘桥镇)58441042

  乐余镇58966050

  凤凰镇58452067

  南丰镇58620421

  大新镇58761573

  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8640561

标签: 学校  住所  监护人  父母  或其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jiaoyu/194981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