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2024年内蒙古专升本考试报名通知(内蒙古2021专升本报名时间及流程)

来源: 最后更新:24-02-27 10:24:40

导读:2024年内蒙古专升本考试报名通知发布,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报名方式及有关要求等详见正文!

  关于做好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升本科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3〕15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2024年我区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升本科(以下简称“专升本”)考试报名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一)普通考生

  1.应届毕业生。经省级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自治区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专科)2024年应届毕业生(含我区2024年应届毕业高职扩招考生),报名时需同时满足下列3项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行端正;

  (2)具有我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能够在2024年7月31日前取得专科毕业证书;

  (3)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或在报名前纪律处分已解除。

  2.高职扩招考生。经省级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自治区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专科)2023年底毕业的我区高职扩招考生。

  3.基层服务项目考生。我区普通高校高职(专科)毕业生参加 “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层服务项目的人员,可以按照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待遇报考且只能报考一次。在符合应届毕业生条件的基础上,还需同时满足下列2个条件:

  (1)服务期满3年内,且服务期考核合格;

  (2)未落实就业单位。

  (二)专项计划考生。专项用于招收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考生应符合应届毕业生报考条件,且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原扶贫部门)确认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

  (三)免试考生。在校期间参加有关赛事,取得相应等次奖项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报考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可申请免于参加全区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

  1.获奖免试考生

  符合普通考生报名条件,专科入学至2024年5月1日前获得下列奖项之一的应届毕业生:

  (1)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2)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银奖、铜奖。

  获奖免试考生在报名时,如相关赛事奖项结果未公布,只能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报名参加考试,如相关赛项结果公布前以普通考生身份录取的,不再享受免试政策。

  2.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

  符合以下两种情形之一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可申请免于参加全区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但需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或职业技能综合考查,合格后方可入学。

  (1)应征入伍地为内蒙古,入伍时为普通高职(专科)院校新生或在校生,退役后复学并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2024年普通应届毕业生;

  (2)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 毕业生在我区应征入伍,于2020年及以后退役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 (已享受过免试政策的除外)。其中,符合条件的2024年春季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申请2024年或2025年“专升本”免试招生,2024年秋季退役大学生士兵,需参加2025年“专升本”免试招生。

  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只能申请一次 “专升本”免试招生。往年已申请“专升本”免试招生,录取后未报到或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不再享受“专升本”免试政策。

  二、报名方式及有关要求

  (一)报名方式

  报名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符合报名条件且有报考意愿的考生(含免试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电脑(系统暂时不支持手机端)登录“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生综合服务平台”(https://www4.nm.zsks.cn/BaseStudent/),按照《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网上报名流程》(附件1),根据系统提示填写报考信息、上传相关材料并缴纳报名考试费。未按要求填报或缴纳报名考试费的考生,报名资格无效。报名资格审核结束后一个月内,审核不通过的考生,报名考试费将原路返回。缴费时间与网上报名时间相同,逾期不予受理。

  考生不得跨省重复报名,因重复报名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报名时间

  2024年2月26日—3月1日,每日9:00—17:00。

  (三)报名时上传的材料

  1.普通考生

  (1)应届毕业生(含2024年应届毕业的我区高职扩招考生)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2023年底毕业的高职扩招考生,上传毕业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注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确保在报名审核期间查询有效。学历未注册无法申请《学历证书备案表》的考生,按相关流程申请《学历认证报告》,下同)。

  (3)基层服务项目考生需上传《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三支一扶”考生需上传相关部门盖章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西部计划”考生需上传相关部门盖章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证》。如考核期满且合格没有颁发证书的,需上传相关部门出具加盖公章的考核等级证明材料。

  2.专项计划考生

  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建档立卡”所在地乡村振兴局(原扶贫部门)盖章的建档立卡或相关证明材料。

  3.免试考生

  (1)获奖免试考生

  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电子版获奖证书(获奖证书未发放,需上传参赛院校开具的参赛证明材料并附获奖名单公示)。

  (2)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

  从我区应征入伍的区内、外应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需提前下载打印《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退役大学生士兵免试专升本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附件2),按要求填写信息(“生源院校审核意见”一栏需生源院校盖章)并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字盖章后上传,同时上传退出现役证和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从我区应征入伍的区内、外往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需提前下载打印《申请表》,不填写 “生源院校审核意见”一栏,已发放退役证的,需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字盖章后与退役证一并上传,未发放退役证的考生,需提供本人服役部队开具的证明材料,注明应征入伍时间、应征入伍地及退出现役时间。同时上传毕业证、《学历证书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

  (3)免试考生要按照系统提示、参考专业对应指导目录(附件5)选择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进行志愿填报,然后上传免试申请材料,自治区教育厅将根据考生志愿情况编制免试考生招生计划。

  (四)身份信息采集

  所有考生均需准备好本人居民身份证,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线上个人免冠照片采集(个人免冠照片是考生考试、录取和在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重要依据),格式详见《考生身份信息采集要求》(附件3)。

  三、资格审核

  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将会同有关单位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审核时间为2024年2月26日—3月2日。

  (一)普通考生

  1.应届毕业生(含我区2024年应届毕业高职扩招考生)、高职扩招考生(2023年底毕业)报名资格由生源院校审核认定。

  2.“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考生报名资格由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审核认定。

  (二)专项计划考生

  由生源院校初审,由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审核认定。

  (三)免试考生

  1.获奖免试考生:由生源院校初审,报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汇总后,由自治区教育厅审核认定。

  2.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应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报名资格由生源院校初审,区内往届和区外应、往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报名资格由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初审后,报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备案。

  审核未通过的免试考生,符合普通考生报考条件的,可以普通考生身份参加考试招生。

  (四)补充材料及公示要求

  1.考生资格审核未通过,需要补充(或修改)证明材料的考生,重新补充(或修改)上传材料截止时间为3月4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2.由生源院校审核认定的合格考生名单,标注“考生类型”后,在本校门户网站公示3个工作日。由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审核认定的合格考生名单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s://www.nm.zsks.cn/)公示3个工作日。

  四、考试

  非免试考生均须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普通“专升本”考试。考试工作由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组织,组考工作由各盟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实施。

  (一)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与2023年相同,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形式为笔试。公共课考试科目包含语文基础、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英语、日语、俄语)、计算机基础四部分内容,满分 200 分(每部分内容 50 分);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为 8 大类:文史哲法类、经管类、理工类 1、理工类 2、农林生物医药类、艺术类、医学类和教育类,各科目满分均为100 分(详见附件4)。

  (二)考试时间及地点

  1.考试时间

标签: 考生  自治区  高职  上传  大学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aike/jiaoyu/179545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