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爱孩子是天性,让孩子爱你才是本事

来源: 最后更新:22-06-28 03:03:41

导读: 我们的孩子肿么了?不是说付出就有回报么?难道这句话错了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在爱的天平里,这句话

我们的孩子肿么了?不是说付出就有回报么?难道这句话错了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在爱的天平里,这句话就是错的!想要孩子爱你,除了付出,你也要学会索取。

一恰当的索取会让孩子学会与家人分享。

超市里,妈妈带着孩子采购食物,孩子欢快地在超市里跑来跑去。这个我爱吃,那个我也爱吃。不一会儿,购物车里就堆满了孩子爱吃的各种零食。孩子兴高采烈,妈妈满面笑容。好幸福的一对母子!

回到家里,孩子忙不迭的将食物搬进房间,打开一袋就吃。妈妈故意走到孩子身边挑逗性的说:“宝宝,让妈妈吃一块行不行?”孩子噘了噘嘴,不情愿地把食物递过来,妈妈哈哈笑着说:“逗你玩的,看你小气的!”孩子松了口气,又高兴的大吃起来。

这样的方式,你教会了孩子什么?自私,独享。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妈妈:“宝贝,陪妈妈一起购物怎么样?”孩子:“太棒了,我喜欢巧克力还有牛肉干,给我买点可以吗?”妈妈:“当然可以,妈妈爱你嘛。那我们给爸爸捎点什么呢?”孩子:“爸爸爱喝茶,给爸爸捎点茶吧!妈妈你喜欢什么呀?|”妈妈:“妈妈喜欢新鲜的水果,到时候你帮妈妈挑啊!”

回到家里,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喜爱的食物,妈妈:“宝贝吃得那么香,让妈妈尝尝怎么样?”孩子:“给!”妈妈:“噢,真好吃,妈妈的这个桃子超级甜,你也尝一尝!”……其乐融融。

许多妈妈对孩子很大方,对自己却很小气。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私。我们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要是孩子想不起来,就想办法提醒孩子,和孩子一起分享,才能让孩子爱己也爱人。

二恰当的索取孩子才能体会你的感受。

孩子生病了,父母守在身边寸步不离。一会儿量体温,一会儿倒水。可是如果你生病了,孩子会怎样呢?

丽丽是一个很粘人的孩子,每天霸占着妈妈寸步不离。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休息,可是,她还缠着妈妈讲故事。爸爸只好把她抱走了。

孩子天生认为爸爸妈妈应该无条件的爱自己,却往往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可以这样说:“丽丽,妈妈病了,就像上次你发烧一样。妈妈现在很难受,你能帮妈妈拿一下体温计吗?”“你今天表现乖乖的,让妈妈好好休息休息,这样,妈妈才能快快的好起来。先和爸爸玩会儿,一会儿提醒妈妈吃药好吗?”

把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联系到一起,孩子更容易感同身受。让孩子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感。记住,当你不舒服时,一定要向孩子索取关心,索取爱。

三让孩子学会用身体语言表达爱意。

身体语言往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一个拥抱,一个握手,一个抚摸,甚至胜过千万语言。失败时,抚摸一下孩子的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鼓励;胜利时,抚摸一下孩子的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赞许;犯错误时,抚摸一下孩子的头,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谅解;玩耍时,抚摸一下孩子的头,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只要平时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经常用身体语言表达心中的爱意,孩子定能感同身受,以同样方式回报我们,毕竟爱是相通的嘛。

四想让孩子更爱你,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表率。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是孩子一生的老师,爸爸妈妈之间相处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凡的爸爸妈妈一有矛盾就开始冷战,夫妻之间谁也不理谁,我行我素。一凡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心情很压抑。可是爸爸妈妈都不说话,他也只好压抑自己的感情,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慢慢的,一凡长大了,性格变得非常叛逆,说话常常带着火药味儿,对爸爸吗妈妈说话也毫不客气。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负面的榜样,当然只能导致负面的结果。

夫妻之间和睦相处,遇事商量,互谅互让,孩子耳濡目染,不但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方法,更让孩子对父母多一份敬意。

孩子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无多大差别,可是经过父母几年的教养,长大后却千差万别。真正会爱的父母并非一味付出,在任何情况下,爱都应该是相互的,在你爱孩子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让孩子爱你。爱孩子是你的天性,让孩子爱你才是你的本事!

标签: 孩子  妈妈  爸爸  父母  让孩子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zaojiao/qzyx/625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